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观察丨“元宇宙”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前世今生

柯轩 SISPARK发布 2023-09-27

近来,“元宇宙”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概念,更有不少人说,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是个什么鬼?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将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元素,包括人在内,进行数字化仿真或虚拟之后的世界。这个宏大的设想还没真正落地,关于元宇宙商业模式的讨论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就连相关的“概念股”也被炒上了天。


事实上“元宇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从技术上讲它是构建在数字建模/数字孪生、大规模并行计算、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之上高度集成和迭代进化的产物,是对经济社会场景的数字化模拟。


尽管颇具争议,落地还很遥远,但支撑“元宇宙”这一概念的各类技术、硬件、软件和细分应用场景始终在悄然进化。


一起来看一看元宇宙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前世今生。


3D互联网:元宇宙的第一次浪潮


早在十几年前,元宇宙的先驱就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苏州国际科技园出现过,其主要业态是以社交+电子商务为主、以娱乐形式为辅的3D互联网。


2007年7月,科技园企业“矩阵网络”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网络三维城市系统MatrixLife(矩阵生活社区)正式上线。


3D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之一——会展社区,点击字母图标可以进入下一个场馆。


MatrixLife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全面仿真,把高楼大厦、大街小巷、商业区、居民区、旅游景点等全部搬上互联网,让人们迅速直观地获得交通、旅游、美食、购物、天气等各类城市生活资讯。“矩阵网络”计划未来四年将虚拟社区增加到500个,用户量增加到1000万个,营业额从1200万增加到7.9亿元。


3D互联网社区截图


除了矩阵网络之外,涉足3D互联网领域的还有园区的一家游戏研发企业——蜗牛电子(蜗牛数字的前身)。


2008年1月,蜗牛电子发布了自主研发的4款三维虚拟世界系列产品:“第一虚拟网”、“舞街区”、“3D IM即时通讯平台(Xnail)”和“黑暗与光明”。公司创始人石海踌躇满志地宣称,蜗牛的全新定位是“虚拟世界的缔造者”,虚拟世界将为玩家构建自给自足的社会关系,形成完整意义的社会形态。


蜗牛电子的《舞街区》截图


如果石海梦想成真,那么这个系列是最接近当前的“元宇宙”概念的产品。


石海构建的虚拟世界与普通的3D互联网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融合了现实生活中的商场、电影院、教堂、学校等虚拟经济,让这个国度“遍地黄金”,只要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都会在虚拟世界中植入(当然,这个口气有点大),其中包括道具和虚拟货币,因为所有的植入都是商品交换,可以与现实中的商家开展多样化的合作——而这是石海不惜血本布局虚拟世界的商业设想的核心。


2007-2012年这五年间,苏州工业园区互联网和软件服务行业蓬勃发展,除了应用层面外,一批企业开发的基于地理定位技术的服务(LBS)为构建三维虚拟互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其中包括了当时开发了“KK社区”和“驴博士”平台的“贝多科技”和从事虚拟旅游的“大好河山”。


大好河山推出的虚拟旅游产品《苏州工业园区湖滨大道》截图


2009年,“大好河山”公司与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合作开发了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引擎和三维网络编辑器,以三维的形态将湖滨大道、李公堤等苏州工业园区的部分旅游景点呈现在互联网上,并计划将沿线的商家信息录入上线,建成虚拟旅游平台,不仅提供虚拟旅游和游客之间的虚拟社交,还可以为游客提供酒店、机票、门票等旅游产品。以此向全国推广,逐步打造一个3D的虚拟旅游和电子商务系统。


和蜗牛电子的“虚拟世界”系列产品一样,大好河山的“虚拟旅游”产品也失败了。其原因与前述矩阵网络的3D城市系统MatrixLife的命运极为相似——且不说构建一个范围广大的虚拟城市的工作量繁重,就说征集、处理与及时更新商家和用户数据也需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普通的创业企业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VR/AR软件:应用层面的努力


VR与AR是支撑起“元宇宙”概念的两大关键技术。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甚至认为元宇宙的提法纯属伪命题,它的实质就是AR。VR/AR硬件的核心技术与园区企业无关,它们主攻的是应用软件开发。


2016年,蜗牛的研发人员在开发公司首款VR游戏


2016年,从3D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铩羽而归的蜗牛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VR。2018年3月,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以恐龙为主题的VR游戏《方舟公园》正式发售。


《方舟公园》预告片截图


《方舟公园》保持着较高的互动和沉浸式体验,在画面和音响的真实性方面花了不少功夫。这款游戏内所有的情节、事件都由玩家的行为而触发,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特别是在技术层面,游戏接入了基于Wwise的Ambisonics全景声场技术与VisiSonics RealSpace 3D实时空间化技术,包括HRTF人头建模声滤波技术和多普勒音效。


2018年的ChinaJoy展会上,玩家正在体验VR游戏《方舟公园》


在苏州工业园区,VR/AR的应用场景除了娱乐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和制造业。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两家企业:“跨界软件”和“梦想人”。


“跨界软件”针对天文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方面开发了沉浸度较高的系列VR软件。


2016年,跨界软件的研发人员正在测试天文学课程的VR软件

2018年,跨界软件开发的“VR创客大师”不用连接电脑,戴上头盔,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VR课程的乐趣。


2018年,“跨界软件”发力深耕交互性更强的新一代VR产品,推出的国内首款基于VR一体机的手势交互内容“VR创客大师”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新基金的投资。这种视觉效果和沉浸体验极强的产品,本是相当理想的教育信息化工具,可惜的是部署VR硬件成本较高,佩戴VR头盔带来视觉和体感不适、VR课件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且内容太少、定制化效率低等问题,教育系统对于VR新品普遍持保守态度,“VR创客大师”在市场推广中折戟沉沙。公司创始人张国祥说:“我们已经在2019年停止了那款VR产品的推广与运营。VR教育的产品,学校还是很难接受,市场推广起来难度较大。”


和“跨界软件”类似,园区的另一家混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商——“梦想人”也专注于教育领域,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加上一张卡片,小到原子的运动轨迹,大到宇宙星系各类物体,都能以逼真的3D形态呈现在眼前,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意“撬动地球”。


梦想人公司的新产品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远程维修的场景。可以想见,这是该公司追随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创新步伐,开发的基于AR的全息产品在制造业方面的应用。


如今,在该公司的官网上,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早已不再是公司唯一的赛道,AR+医疗、AR+智慧制造已经成为新的开发方向。其中,全息产品是梦想人结合AR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将三维模型以更为立体的形式在现实空间呈现,通过移动设备与AR软件投屏至大屏设备,借助语音控制实现人机交互,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全新体验及视觉效果。




核心技术与算力的进击


十多年过去了,随着5G时代的来临,技术迭代和创新催生了“元宇宙”在苏州工业园区进入了新时代。


首先是VR/AR硬件的核心技术开始有所突破,芯片、传感器等一些基础层的新产品崭露头角。


2021年9月14日,园区企业苏大维格宣布与高伟光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全息显示领域研发布局了裸眼3D显示、AR用纳米波导光场镜片等技术,并攻克了纳米波导光场镜片批量化关键技术,目前相关技术处于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布局阶段;9月16日,园区半导体企业晶方科技称,公司生产的AR/VR芯片可以应用到包括游戏、医疗、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社交等多个应用领域,应用范围广泛。


在算力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障。拥有国资背景的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和苏州超算中心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元宇宙”所需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提供了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层面——数字孪生领域出现了创新者。


2021年9月,苏州国际科技园引进的一家从事动态数字仿真和数字孪生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云庐科技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的数字仿真云平台——“云朏(fĕi)”。这是一个融合运用了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和并行计算三种高精尖技术的数字孪生平台,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仿真分析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内核的计算精度与国际知名通用CAE软件相当。其产品应用于对城市地下管网、交通、水利、新能源、大型建筑、城市生命线等基础设施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维护。以更细的颗粒度、更短的时间构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动态的数字世界模型,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技术是“元宇宙”未来的中坚力量。


云庐科技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为苏州奥体中心提供安全监测保障服务


大有可期的未来


回顾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创新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早期的3D互联网城市社区到社交+电商模式的虚拟世界,从VR/AR在应用细分赛道上的尝试和扩展,到近年来迅速崛起的VR/AR芯片设计、数字孪生技术等基础层的研发,创新的动能始终未曾枯竭,尽管失败多于成功,但是对虚拟世界的不懈探索,让元宇宙在园区的发展未来大有可期。


责编:郑钧、老丁
编辑:猫柚传媒
作者:柯轩


▼  往期精彩回顾

搭好智博生态秀场 唱好融合创新大戏 智博会上SISPARK生态建设再掀高潮

圆满落幕 2021全球智博会亮点纷呈

智博会上广结良朋 苏州国际科技园与多方协作发力硬科技

苏州国际科技园入选苏州市特色先导产业园

发展迅猛!SISPARK新增入库全市数字经济企业56家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